隨著城鎮化的推進,越來越多的異地務工人員進入企業打工,在經濟轉型、社會變遷的過程中,外來工對於社保的訴求日趨強烈。為什麼要參加社會保險?如何推進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?廣東養老保險待遇水平究竟高不高?醫保基金是否結餘過多?針對目前廣東社會保險中的熱點問題,南方日報記者1日專訪了中山大學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申曙光。
  ●南方日報記者 劉熠
  1
  “統”“分”結合,涉及敏感利益宜分步實施
  如何推進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?
  南方日報:《社會保險法》和近年的國家相關規劃都明確提出要實現基礎養老金的全國統籌,為什麼要推進全國統籌?
  申曙光:社會保險統籌層次低的弊端顯而易見,如公平性差、流動性差、抗風險能力弱、地區之間及企業之間“苦樂不均”等。養老保險的一個突出特征就是“共濟性”,即按照“大數法則”實行互助共濟,在一個比較大的範圍內統一籌集和調劑使用資金,依靠更大的力量均衡負擔和分散風險。因此,《社會保險法》和國家“十二五”發展規劃綱要都明確提出要實現基本養老保險的全國統籌。但當前實現全國層面的統籌仍未起步。
  南方日報:為什麼?因為存在阻力?
  申曙光:對,提高統籌層次不可避免地涉及不同地區、不同企業以及不同收入階層之間收入結構的調整和利益的再分配,推進過程中必然存在多種阻力和困難。不同地區由於制度覆蓋程度差異大、制度內人群老齡化程度差異大、撫養比差異大,造成養老保險的負擔率也存在較大的差別,這更是引起了地區間的利益衝突,加大了統籌層次提高的困難。
  南方日報:怎麼解決呢?
  申曙光:當前,對於如何實現全國統籌有兩種不同的思路:一是分步走,以省級統籌為過渡再實現全國統籌;另一種則是一步到位,從地市級統籌直接跨入全國統籌。我認為,養老保險全國統籌的順利實施,離不開中央政府的宏觀決策,也離不開地方政府的執行。因此,在政策選擇中既要遵從於“統”這個大局,又要堅持“分”這個策略。某些具有共性的項目必須做到制度設計之初的一步到位,以減少後續制度運行的“再轉製成本”和碎片化隱憂;同時,又要尊重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和養老保險的實際情況,對操作複雜、涉及各群體切身利益的敏感性項目,宜採取漸進的方式分步實施。
  2
  增強調劑能力,確保支付壓力重地區按時足額發放
  廣東養老金省級統籌有哪些進展?
  南方日報:如你所說,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的基礎是省級統籌,那麼廣東在省級統籌方面取得了哪些進展?
  申曙光:基礎養老金的全國統籌是一個既定目標,其基礎是省級統籌,但各省情況不一,難以形成一個全國適應的模式。因此,不同省市探索形成了不同的統籌模式。廣東省2008年即開始推進養老保險省級統籌,2009年實施“省級調劑與預算管理相結合”的養老保險省級統籌模式,建立了各級政府養老保險責任分擔機制——各市按收支平衡原則編製養老保險基金預算,同時按單位繳費總額的9%上繳省級養老保險調劑金,由省統一調配,主要撥給養老保險基金支付壓力重的地區,確保企業離退休人員養老金的按時、足額發放。顯然,這種模式能夠增強養老保險基金在全省的統籌調劑能力,從而有利於確保社會保險互助共濟、風險共擔功能的實現。
  南方日報:在全國統籌的目標下,廣東省級統籌模式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?
  申曙光:受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、地方利益等因素的影響,廣東省實行養老保險省級統籌的確存在一些亟須改進的地方:一是基金管理尚未實現省級統一,各市分散管理影響社保基金的整體規劃、統籌調劑,難以發揮基金規模效益和整體功能。二是繳費基數、比例尚未統一,部分市的單位繳費比例尚未調整至省統一規定的13%-15%,繳費基數下限尚未調整至省統一的全省全口徑從業人員平均工資的60%。國家有關部門正積極研究制定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方案,預計將對廣東省產生較大影響,這也在客觀上對廣東省提出了加快推進省級統籌工作的要求。
  3
  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水平不能簡單對比絕對額
  廣東養老金待遇水平不夠高?
  南方日報:2014年廣東企業退休人員月人均養老金在全國排名第8位,位於西藏、北京、上海、青海、天津、新疆、寧夏之後。因此有人質疑,廣東省養老保險待遇水平不夠高。你怎麼看?
  申曙光:這裡存在某種誤解。事實上,廣東不僅連續10年按國家規定比例提高了企業退休人員的養老金,還通過解決歷史遺留問題、解決養老金倒掛、改革完善基本養老金計發辦法等措施,進一步提高其待遇水平。
  其實,全國各省市情況不同,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水平不能簡單對比絕對額大小。基本養老金水平排在廣東省前面的省市中,北京、上海、天津為直轄市,屬於城市經濟,與具有廣大落後農村地區的廣東省無法相比。
  事實上,基本養老金替代率(基本養老金除以社平工資)是可以更直觀地反映退休人員退休生活水平的主要指標。由於地區發展不平衡,廣東各地社平工資水平差距較大,因此,形成的養老金也受到影響。雖然粵東西北地區平均養老金的絕對額不高,但與當地社平工資相比,落差並不明顯,2013年全省基本養老金替代率在全國排名第4位,高於全國平均水平。
  4
  不是結餘太多,而是結餘不夠
  廣東社保基金結餘太多?
  南方日報:不少人認為,廣東基金結餘太多,應該降低繳費,或者提高保障水平。可是像你剛纔說的,廣東保障水平並不低?
  申曙光:社會保險的運作原理就是通過長期的資金積累來應付未來的風險,因此必然有基金的積累,且必須有大規模的基金積累。也就是說,沒有基金的積累就沒有社會保險。我認為,從總體上來看,不是積累了太多的基金,而是積累不夠。
  以養老保險為例。2012年,全省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餘3600多億元、人均基金結餘9000多元,同期,全國人均基金結餘8700元,廣東省人均基金結餘只是略高於全國水平。
  二是可支付月數不多。根據測算,即使按照目前的待遇發放水平,職保基金現有結餘量僅夠支付基本養老金不足50個月。由於退休人數在快速增加,待遇水平在逐年提高,事實上並不可能支付這麼久。
  三是結餘基金實質上主要是個人賬戶的結餘,據我所知,目前,職保基金累計結餘中,參保人的個人賬戶基金占89%左右,統籌基金僅占11%左右。
  第四,這種結餘是一種局部性的結餘,珠三角地區基金結餘占90%,粵東西北地區基金結餘僅占10%,部分市收支赤字嚴重,養老金支付能力受到制約。特別在人口快速老齡化的局勢下,領取基本養老金的人數正大幅增加,參保繳費人數的增長速度相應放緩,養老保險基金結餘將面臨增幅下降的狀況,基金支付壓力將進一步加劇。所以總體來看,這種結餘並不是“太多”,而是不夠。當然,結餘的基金需要很好的運作,以免貶值,這是另一層面的問題。
  無論如何,養老保險待遇水平直接關係著退休人群的生活水平,它不僅應能抵禦通貨膨脹,還應能讓退休人員分享社會經濟發展成果。特別在發達地區,生活費用高,如維持現有水平,部分退休人員的基本養老待遇難以維持其正常生活水平。因此,廣東的養老保險待遇水平還需逐漸提高。未來,這種水平的提高主要依靠多層次保障體系的建立來實現。
  5
  率先將部分慢性病和重病門診納入基金報銷
  廣東醫療保障水平如何?
  南方日報:2013年底,全省職工醫保結餘1240億元,看上去很可觀。有這麼多結餘,廣東在醫療保險方面的保障水平如何?
  申曙光:目前醫保基金結餘只是一種暫時現象,很大程度上源於經濟的長期快速增長,目前經濟增速放緩對醫療保險擴面和籌資都帶來了負面影響。隨著廣東步入老齡化社會,退休人員快速增加,而退休人員無需繳納醫療保險費即可享受待遇且用掉了較多的基金,因此未來醫保基金支出將快速增加。
  多年來,廣東在建立和健全醫療保障體系、實現城鄉一體化和醫保公共服務均等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,保障水平逐年提高,可報銷藥品範圍也進一步擴大,參保人還可在全市範圍內自由選擇定點醫療機構就醫且即時結算。同時,廣東率先出台政策,將須長期接受門診治療的惡性腫瘤、腎移植術、高血壓、糖尿病等疾病的費用納入統籌基金報銷,方便慢性病和重病患者門診治療並積極探索開展大病保險試點,大大提高了醫療保險的保障水平,對於困難與低收入家庭特別具有意義。  (原標題:廣東人均基金結餘略高於全國水平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u57outrs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